Monday, July 26, 2010

《Inception》——一部精彩的电影


要不是Leonardo Dicaprio是我的太太的偶像的话,我就会错过《Inception》这一部我在2010年我看过最精彩的电影了——踏出电影院时,我的脑海浮现的不只是“好看”,而且是“一出很棒的电影”!(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Inception》主要是讲述“窃梦者”如何通过梦境偷窃别人的秘密,或者将某种想法植入别人的脑海中——可以将它归类为“科幻电影”。虽然乍看之下《Inception》会和《Matrix》(也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有些相似,但是《Inception》可以算是更胜一筹——除了剧情编排非常丰富和紧凑之外,令我觉得佩服的是,导演并没有“滥用”电脑视觉效果来刻意取悦观众(如可以安排复杂却没有意义的长镜头),而是协助他更好地说故事。你可能会说入侵别人梦境的点子不新鲜了,但是在梦境中进入别人的梦境后又再进入别人的梦境,应该没有多少人会想到吧。

你可能听到你的朋友说不是很看得懂《Inception》吧——嗯,我同意我们必须带“脑袋”去看《Inception》,因为有些情节是需要作一些思考才能够明白的。但是,即使你不是完全明白各种梦境的层面所用的“理论”,你还是可以明白故事的剧情——最重要不要强迫自己去完全明白那些“理论”,接受就好了,过后你才在网上找资料“研究”那些“理论”吧。放心,《Inception》没有好像《Matrix》那种又玄又有一点不知所谓的道理。

《Inception》除了让我们觉得剧情很精彩之外,编剧还提供另外一个层面的思考(如果你想更有“深度”去观看这部电影的话)——从人性道德和商业道德的角度来看,Cobb(Leonardo Dicaprio饰演)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他在Saito的威胁下,通过梦境在Saito的商业竞争对手Fischer的脑海中植入Saito想要的想法)。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因为这一个想法的植入,Cobb、Saito和Fischer有了更好的改变——Cobb可以回家,Saito的生意可以继续生存,而Fischer也因此从已经逝世的父亲所说的话中释怀了——我们很难下定论Cobb的做法其实是对还是不对,很多东西出了黑和白之外,还有灰色地带,我们往往不能从单一的角度下定论。Cobb在戏中有一席话让我印象深刻:当他和队友讨论要用什么方法在梦境植入想法时,Cobb坚持要用比较正面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制造Fischer和他的父亲之间的冲突来达到目的。

只是,我不太喜欢导演结束故事的方式——没有确实地交代Cobb到底是在现实中回到家里,或者还是停滞在梦境中。导演这样做并没有错,只是我是比较传统的观众,是喜欢完整又正面的结局。

Sunday, July 25, 2010

唱了《Kau Ilhamku》

星期五(23.07.2010)晚上我和三个公司的同事到The Gardens的Redbox唱K,其中一位同事点了Man Bai的《Kau Ilhamku》(“你是我的灵感泉源”)。哦,这么巧啊,我这个星期在我家附近的健身房也听到这首歌。阿牛陈庆祥也曾经将这首歌译成中文版。

十多年前从TV3的“Muzik-Muzik”(电视音乐节目,好像香港无线的“劲歌金曲”)听到这首歌,就很喜欢了,一直到现在。在我念中学的时候还没有有线电视台Astro,只有三个电视台可以看——而“Muzik-Muzik”是我喜欢的电视节目之一。当时,我差不多每个星期都有追看这个节目,更没有错过年度总选“Juara Lagu”(“冠军歌曲”)。那时候的我就听了很多马来歌曲,好像Ziana Zian刚出道的《Madah Berhelah》(我还记得她是穿蓝色短裙唱这首歌,还飚高音的……)、Nash的《Pada Syurga di Wajahmu》等等。对了,那天晚上我还点了我喜欢的《Layar Impian》(马来摇滚女歌手Ella唱的),漏掉了Search的《Isabella》和Sheila Majid的《Lagenda》……

只是现在没有什么听马来歌曲了……上一次买Misa Omar的马来唱片(因为她的《Bunga-bunga Cinta》)都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

Wednesday, July 14, 2010

今天买的两张唱片

今天在Rock Corner买了两张唱片,是Jack Johnson的《To The Sea》和Beck的《One Foot in The Grave》。

我终于可以把Jack Johnson的《Sleep Through The Static》从车里拿出来了,因为我已经买了他在2010年发行的第5张专辑《To The Sea》。我还记得我是在Colbie Calliat的音乐会认识Jack Johnson的——在音乐会未开始之前,荧幕上一直不断地播不同歌手的MV,而其中一首就是Jack Johnson的《If I Had Eyes》,我一听就喜欢了,所以我过后就买了收录这首歌曲的《Sleep Through The Static》。

刚才在车上大略听了《To The Sea》一遍,嗯,编曲上采用了更多的电吉他,跟《Sleep Through The Static》注重原音乐器的编曲不太一样。听说原本这张专辑是打算在2009年发行的,但由于他的父亲的逝世,为了纪念他的父亲而将编曲改成像70年代美国的老摇滚……没有关系,再听几遍就会接受的。

值得一提的是,《To The Sea》是在由太阳能操作的录音室(位在夏威夷)录音的。不知道他还有去冲浪吗。

至于Beck,我是在念中六的时候认识他的音乐的——没有错的话是陈伟光在《光明日报》介绍的。我所买的第一张的是《Odelay》,后来才买他在1994年发行的处女作《Mellow Gold》。

原来在1994年中,Beck也发行了展现他民谣根基的《One Foot in The Grave》和实验性的《Stereopathetic Soul Manure》。我刚才买这张唱片时,我还以为是他的新唱片——原来是重版的专辑,而且还加了很多未曾曝光歌曲(总共有32个track,真的是夸张)。

我还没有听这张唱片,所以不能讲什么。希望这张当时在地下室录音的lo-fi唱片,可以让我重温当初Beck年轻时候那种充满冲劲的音乐。突然想念他的《Devil's Haircut》和《Loser》(“I'm a loser baby...”)。

Monday, July 12, 2010

我也来讲金曲奖2010(二)

看了2010金曲奖颁奖典礼之后,我就下定决心要买陈绮贞的《太阳》专辑和蔡健雅的《若你碰到他》专辑了。只是想不到这竟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去几间在吉隆坡的唱片行找这两张专辑,都是失望而归。虽然有一间唱片行有卖蔡健雅的《若你碰到他》,但是只有吴先生所说的那些中国出产的“飞机货”(一个包装有三张CD的那种,一次过收录了几十首歌),但是我没有买。不是我要扮清高,如果纯粹是从听歌的角度为出发点的话,这些“飞机货”把一张专辑里的歌曲分散到三张CD,然后加入其他专辑里的歌曲,其实这样我就没有办法欣赏到整张专辑想呈现的音乐和内容了——对我来说,听一张专辑就好像看一本书,除了每一章节有它精彩的地方外,当我们把每一个章节连接起来时,又有不同的感受。当然,我有时候会怀疑这些货会不会是翻版的……

其实现在越来越难找唱片了,我喜欢的在金河广场的Victoria Station缩小店面了,在Midvalley和从KL Plaza搬到KLCC的Towers Record也结束营业了,CD Rama自从纳入书局内就不再是买唱片的好地方了,Speedy会不会长久我是有点担心的,希望在The Gardens的Rock Corner会坚持下去……

希望我可以早日找到这两张唱片。

Jocelyn Chia所开的马来西亚玩笑

我去看了那个最近议论纷纷的stand up comedy 的片段--如果你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话,就让我简要解释一下:Jocelyn Chia(出生于新加坡,目前为美国籍)在美国作某个演出的时候,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作比较,然后间接以马航MH370失联的事件作为笑料的材料。当然,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