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19, 2019

关于雪莉自杀的叹息不已



近来都陆陆续续看到朋友们分享雪莉自杀的新闻,虽然我不熟悉韩国艺人,但是还是为她英年早逝叹息不已。从 播放面的新闻看来,她在生前遭受到很多来自网络上恶意批评的压力, 可能是导致她走向不归路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一些朋友或许会说:“ 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 这句话说起来的确很简单, 平心而论,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完全不在乎呢?一位学生在遭受同学们拿身材来开玩笑,会不介意吗?一位上班族知道被同事打小报告,会不生气吗?一般人如我们已经是不容易做到了,更何况在竞争激烈的韩国娱乐圈,人气为重要指标的艺人。

人是社会型的生物, 不管老人或者是小孩,都是渴望被别人关注的—— 这就是为什么成为公众人物是一种莫大的吸引力。 我最近阅读的一本关于人类的心理的书有提到,人总会放大负面的事物或言语,造成比较大的情绪波动。简单来说,明明有一百人说我们的作品上佳,我们可能会为一个人质疑而愤怒或难过。更甚的是,一些人甚至会标榜持相反评论的人为“独特见解”、“品味高”、“不随波逐流”、“头脑清醒”等等高评价,更是助长这种要“与众不同”的获取关注的行为。

Monday, October 14, 2019

为什么《小丑》会带给我强烈的感受?



虽然说《小丑》可说是我个人在今年所看过的电影中,可说是当中拍得最好之一,只是我并不会强力推荐这出电影。如果你正面对情绪病的挑战,或者最近在情绪方面有所困扰的话,我会建议你考虑不观看这出反乌托邦电影。我甚至认为,如果你错过了,也是没有关系。

观看《小丑》的整个过程,我都是处于压抑、低情绪的状况,整两个小时没有任何场戏可以让我放松笑一下——即使Arthur在儿童医院唱经典童谣《If You‘re Happy 》逗病童开心的那场戏(在状况发生之前)。由于整出电影给我情绪上的感受太强烈了,我甚至在之后作了以电影中陷于混乱、垃圾堆积的高谭市(Gotham City)为背景的恶梦。

我一直思考为什么《小丑》会带给我强烈的感受,后来我想起了我身边一些患有精神病的朋友,曾经在不一样的时间点给我很大的感触。曾经与我最熟络的那个朋友,在我不确定的某段对话或某封信之后,就从此以后断了音讯——我问了好几个旧同学,全都没有他的消息。而另外一个朋友则曾经在即时通讯的群组内,控诉他家人的对待,以及精神科的药物对他的影响(恕我无法进一步透露详情,我无法确定事情真正的状况是如何)。然而,当他们发生状况的时候,我们身为身边的朋友却是手足无措,不晓得如何去应对。

Jocelyn Chia所开的马来西亚玩笑

我去看了那个最近议论纷纷的stand up comedy 的片段--如果你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话,就让我简要解释一下:Jocelyn Chia(出生于新加坡,目前为美国籍)在美国作某个演出的时候,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作比较,然后间接以马航MH370失联的事件作为笑料的材料。当然,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