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4, 2019

为什么《小丑》会带给我强烈的感受?



虽然说《小丑》可说是我个人在今年所看过的电影中,可说是当中拍得最好之一,只是我并不会强力推荐这出电影。如果你正面对情绪病的挑战,或者最近在情绪方面有所困扰的话,我会建议你考虑不观看这出反乌托邦电影。我甚至认为,如果你错过了,也是没有关系。

观看《小丑》的整个过程,我都是处于压抑、低情绪的状况,整两个小时没有任何场戏可以让我放松笑一下——即使Arthur在儿童医院唱经典童谣《If You‘re Happy 》逗病童开心的那场戏(在状况发生之前)。由于整出电影给我情绪上的感受太强烈了,我甚至在之后作了以电影中陷于混乱、垃圾堆积的高谭市(Gotham City)为背景的恶梦。

我一直思考为什么《小丑》会带给我强烈的感受,后来我想起了我身边一些患有精神病的朋友,曾经在不一样的时间点给我很大的感触。曾经与我最熟络的那个朋友,在我不确定的某段对话或某封信之后,就从此以后断了音讯——我问了好几个旧同学,全都没有他的消息。而另外一个朋友则曾经在即时通讯的群组内,控诉他家人的对待,以及精神科的药物对他的影响(恕我无法进一步透露详情,我无法确定事情真正的状况是如何)。然而,当他们发生状况的时候,我们身为身边的朋友却是手足无措,不晓得如何去应对。


对我来说,《小丑》里头最有震撼力的一句话就是:“The worst part of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pec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t.”——不是从Arthur的口中说出来的,而是写在他那本破旧的日记簿了,而“DON’T”中的“O”还画了一个笑脸。对于患有精神病的朋友,还有特殊儿童和成人(例如自闭症),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其他人的同情,而是“空间”——当他们的举止、语言或者发生状况的时候,若与社会大部分的人的举止和语言不一样的画,我们可以给予他们和照顾他们的家人 / 监护人帮忙的地方,就是腾出一个没有压力的空间让他们解决状况——包括移开好奇或鄙视的眼神,和收回责备或辱骂的口吻(例如“这些父母都不知道怎样教孩子的”)。

相信很多朋友看了《小丑》都会说现今的社会人情冷漠等等感慨的话,然而看了电影之后自己是不是继续成为冷漠的其中一份子呢?我不晓得马来西亚算不算一个有包容性的社会,如果还不足的话我们就还要一起携手继续努力:在一个有包容性的多元化社会里,我们或许不赞成或不接纳某些人的举止行为(不包括会伤害他人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是接受他们是存在在这个社会,是社会的一份子,他们有权力以自己的方式去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值”(behave like what you expect)——如果将他们标签为“freak”,是一件多么的伤人的事情。

即使电影的片头没有“DC”的标志,但是对我来说,《小丑》仍然是“DC拓展宇宙”(DC Extended Universe, DCEU)的电影,也是蝙蝠侠系列的电影之一。嘿,你可能会说哪里来个蝙蝠侠哦?我也是看电影半途才突然想起,Thomas Wayne就是蝙蝠侠Bruce Wayne的爸爸,而电影也解释了促使Bruce变成蝙蝠侠的童年阴影事件。虽然电影没有阐明背景是什么年代,如果你没有错过片头的话,你会看到导演可以安排了七、八十年代的华纳兄弟的标志,间接说明了故事的背景年代。诚如我读过的某篇影评,《小丑》里头的高谭市正是参考了八十年代的犯罪丛生的美国纽约市。

No comments:

Jocelyn Chia所开的马来西亚玩笑

我去看了那个最近议论纷纷的stand up comedy 的片段--如果你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话,就让我简要解释一下:Jocelyn Chia(出生于新加坡,目前为美国籍)在美国作某个演出的时候,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作比较,然后间接以马航MH370失联的事件作为笑料的材料。当然,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