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2, 2020

文案犯了什么罪?




经过朋友们的不吝指点之后,我才知道“文案”到底犯了什么罪。本来想去监狱探望“文案”和给他带一些好吃的(预先想象电影中隔着玻璃对话的场面),但是再仔细一看,原来只是轮廓很像但不是我认识的文案。

Looks like me, sounds like me, but it's not me.

(我已经联络上我认识的“文案”了,现在他去着巴生准备吃肉骨茶当早餐,真的是吃货一枚。顺便叫他打包给我。)

老话一句“一种米养百种人”,针对这个课题的讨论,我先大致上将社会的人分成两大社群(人就是爱分门别类)——如果拿看卖鱼直播当例子的话,社群A会选择看类似新加坡王雷的直播,社群B就会选其他不会有连王雷都抓狂的奇葩问题的直播(我已经尽量找比较婉转neutral的方式解释了)。在网络普及之前,我们从主流传统媒体所看到的大众印象都比较偏向社群B所提倡的。其实这两个社群一直都存在的,但以往互相交集就比较少,各有各玩。如果不明白的话,你可以拿学校的状况来参考例子,因为它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在网络普及之后,尤其在社交媒体方面,这两个社群都被放在同一个水平上。加上传统媒体的逐渐微式,以往的大众感观就改变。在社交媒体的应用方面,社群A的用户会比较活跃和积极参与,所以目前对社媒的大众感观就偏向社群A了。我没有做过调查手头上也没有数据,所以我也无法说明社群A的比例有没有比网络普及前高——既然社群A是社媒的活跃用户,所以社媒上的内容和传达方式(例如视频、直播等等)会倾向社群A的偏好,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这样做才能够带来有效的收益。

至于那个引起话题的视频,其实”无宗升有 - 文案攻略“专页的服务对象是社群A的,虽然他们是以“文案”和专业形象来当作卖点——然而,“文案”这个词并不属于特定社群专有(所以他们要用就随他们吧),而其专业形象则是要增加他们服务的说服力(所以很多人需要在社媒上将自己包装成“专家”)。至于踩低别人来凸显自己,是普遍的人性,只是方式和底线因人而异——我个人的看法是赞同这个底线有越拉越低倾向。我还记得曾经看过一些网红的访问,所视频如果没有加入DLLM之类重口味的语言的话,流量就会很低——由于流量是收益关键,相关的内容当然要说着目标服务对象的语言啊,才会吸引观众来看。由于竞争激烈,很多网红为了抢流量而给内容加了重口味的味精,例如之前有个吓到我的脸书拍卖直播,主持人脱到剩下用一块小布料遮住他的老二。对,很多人的口味越养越重了。

我时不时看到有归类于社群B的朋友,发表要离开脸书等社媒因为社媒已经沦落等等的言论。留下或离开固然是个人的选择,如果你觉得脸书不再适合你的话,你可以去参加LinkedIn。我的个人看法则是,我们要嘛就离开这个环境,要嘛就留下来维持或改善环境——没有谁比谁清高,我只是觉得社媒已经是社会和世界重要的资讯传达工具之一了,就是尽量用其优而拒其劣。

Oops,我在讲文言文吗?有讲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吗?

Photo by Allie on Unsplash

No comments:

Jocelyn Chia所开的马来西亚玩笑

我去看了那个最近议论纷纷的stand up comedy 的片段--如果你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话,就让我简要解释一下:Jocelyn Chia(出生于新加坡,目前为美国籍)在美国作某个演出的时候,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作比较,然后间接以马航MH370失联的事件作为笑料的材料。当然,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