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4, 2010

看不懂作品不是观众的错

今天在《星洲日报》的副刊读到了一篇蛮有意思的文章,是何宇恒和张子夫(Pete Teo)的对话。当中有一句话是相当值得我们去思考的:“看不懂作品不是观众的错,可能是创作者的错。要大众接受自己的作品,必须检讨自己的态度,就像《Matrix》是一部很深奥的影片,导演用不同的技巧和手法拍摄,它就变成了充满娱乐性的商业片。”

近期大家应该对何宇恒的名字不会感到陌生了吧,他执导的《心魔》让惠英红拿了不少女演员的奖座,也让One FM的DJ黄明慧(对了,曾经跟已经过档MY FM的Jeff是“Morning Kaki”的好拍档)拿下了《第四届亚洲电影大奖》的“最佳新演员”——然而,我开始对他有印象不是他的电影,而是他和Adibah Noor一起拍的广告(关于什么产品我倒忘了,我只是记得“Mana Buaya”而已……);而张子夫则是在2009年掀起热潮的《15 Malaysia》短片的策划和监制,他其实是一个很棒的音乐人,他作曲的《Pergi》(由Aizat演唱,也在Yasmin Ahmad的遗作《Talentime》中出现)则赢得了“第24届Juara Lagu”的冠军。

话说回来,张子夫所说的以上那句话,会不会让一些独立电影的工作者有一些不同角度的思考呢?如果一些电影人所拍的电影是比较“冷门”(连类型都说是“冷”了)而且比较没有娱乐性的话,其实他们是不是应该不要奢求那部电影会卖座呢?因为电影对大众的基本社会功能就是“娱乐”,没有什么“娱乐性”的话当然会比较少人看了。不要埋怨观众不懂你的电影,因为观众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不会feel到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如果要多一点人看你的电影,就要做多一点功夫,多点宣传,多做一点导读,观众才会明白你所要呈现的“艺术层面”。如果你动不动就来一个超过一分钟的镜头,画面又没有什么变化,又没有什么配乐的话,请不要埋怨观众没有耐性,我会嫌你浪费菲林的。

这也值得所有音乐人思考,不要以为听众是听不懂你的作品的。如果你的歌制作、编曲和配唱都是马马虎虎,请不要怪听众不愿意听你的歌——虽然听众听不听你的歌还有其他因素,但这些是最基本的层面。我忍不住想请各位音乐的朋友高抬贵手——如果你相关的经验不足的话,请你不要当制作人,要把这个角色担任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想参与的话,你大可以当“副”制作人,向一些有经验的制作人学习。还有不必执意连编曲人和乐手都要扫完,会吃力不讨好的,会害人害己。唉,怪不得有人向我埋怨说:“近期的中文歌没有几首好听……”

No comments:

Jocelyn Chia所开的马来西亚玩笑

我去看了那个最近议论纷纷的stand up comedy 的片段--如果你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话,就让我简要解释一下:Jocelyn Chia(出生于新加坡,目前为美国籍)在美国作某个演出的时候,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作比较,然后间接以马航MH370失联的事件作为笑料的材料。当然,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