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24, 2013

《The Impressoul 01》:维持在小小感动线

由于我的工作是需要一些比较复杂的逻辑设计和思考,通常我在工作时都会选择聆听一些比较轻松和舒服的音乐或歌曲,例如Jack Johnson充满夏威夷阳光味道的歌曲、George Wintson可以慰籍疲惫心灵的纯音乐,以及齐豫或郭蘅祈(就是我们熟悉的郭子)所唱的佛经。最近在赶着一个差点令我崩溃的专案的期间,陪伴我的音乐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之外,伍家辉和李欣怡的《The Impressoul 01》也是我KKBox播放率蛮高的唱片之一。

《The Impressoul 01》是一张听起来蛮舒服的专辑,或者说你可以说这是一张音乐比较easy-listening的唱片。它没有让你听起来四肢蠢蠢欲动的舞曲,也没有让你心情低落的悲伤情歌,整张专辑的情绪都大概维持在让你有小小感动的同一条线,没有大幅度的起伏(以我的职业病来说,就是sisihan piawai/standard deviation比较小)——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赶专案时常听这首歌。连比较有轻快节奏感的《分手有理》和《Be Yours, Be Mine》所同的percussion,都是比较light的。虽然这是伍家辉和李欣怡的第一张唱片,很庆幸的是他们并没有担心(或贪心)而去收录很多曲风类型不一样的歌曲——即使是要收录伍家辉首张专辑的主打歌《虽然我愿意》,都会破坏整张专辑的感觉,我也不会听这么多次,也会比较容易感觉到腻。

当然,风格统一也是一把双刃刀,你或许会说《The Impressoul 01》没有一首比较突出的歌曲。与其去勉强尝试一些目前自己不在行的曲风,倒不如专心做好现在自己在行的。 唱片不一定要做成好像rojak ,或者好像印度宝莱坞电影那种什么样情节都有的。

 立即下载第6期《部落志》!
立即下载第6期《部落志》!

Tuesday, October 8, 2013

部落志改版了!

如果你有看过之前的小林良久部落志的话,你会发现这一期的部落志在排版设计方面有很大的改变——除了保留之前的标志和橙色之外(因为橙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连我的公司的主要颜色也是订为橙色),我将部落志的版面从直面转为横面,而且在设计方面也尽量保持简约(刚好这期的黄威尔也是走简约主义的)。

除了要有点新鲜感之外,我将版面从直面改成横面另外一个原因是要配合平板电脑或安装触摸式荧幕的左面电脑。即使你没有触摸式荧幕,你的电脑荧幕还是横面的,所以阅读部落志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对于一本实体的印刷刊物,垂直的版面的确会比横面方便阅读;但由于部落志主要是以数码方式发行,所以不会像实体刊物受到特定的约束(另外我也不像实体刊物要控制刊物的页数——每多一面印刷费就会多一点。

其实这个情况就像音乐发行一样。实体唱片的成本会随着所印刷的唱片数量而增加的——如果一张唱片的印刷成本是每张RM5的话,印一千张就要RM5,000了。虽然说平均成本会随着印刷数量增加而降低,但是印这么多干嘛呢?在马来西亚中文流行音乐市场来说,能够卖一千张都要偷笑了,并不是每个歌手都是东于哲一天签唱会可以卖400张——而且东于哲也不会再出收录多首歌曲的专辑了(还误传成要解散呢然后有些歌迷紧张到哭…)。卖不完的要不落到RM9.90专区之外(这表示你可能收不到钱了),就在你的唱片公司集灰尘。

所以,既然KKBoxSpotify等等平台来了,是时候将重心转到数码平台了


第5期《部落志》的主角是搞怪的黄威尔

Saturday, September 7, 2013

你怎样看2012年娱协奖(完结篇):一些给Ken的话

那天不知道怎么想起了你,发现我们好久没有联络了,于是就给你寄了封短信。知道了你正在和一位很棒的音乐人积极筹备一个让人期待的案子,也略谈一些关于你的第二张专辑的计划。后来我们聊了很多关于以数码平台发行音乐作品,当然也包括我近期一直推荐的KKBox和Spotify。能够忙也是一种幸福,总好过没有案子没有没有通告闲得让人忧愁。

很多个月前我就打算写一些话给你,跟你分享当晚我在台下看着你上台领奖的感受,作为我的2012娱协奖系列文章的完结篇。然而,这篇文章却一直搁置着,直到现在我才完成——距离颁奖典礼那么多个月了,或许你也已经逐渐淡忘了当晚的感受了。其实,我不只搁置了这篇文章,也似乎搁置了我整个部落格——到目前为止我在2013年中竟然只发表了区区五篇文章,是我历来产量最低的一年。

其实,我也不想这样,或许工作忙碌是掩饰背后原因最好的藉口吧。其实是心灰了,有一段日子我甚至没有登入这个部落格,冷落它到被大量的垃圾评论攻击。我一直想办法找回当初的热忱,甚至天真地制造热忱回归的假象。心灰就是心灰 ,假象不敌真实。直到最近我看了一篇关于部落格的书(虽然是一本技术性的书),才慢慢放下了之前的困扰我的负面思绪,也开始筹备几份部落志。当然,协助我放下的另一个因素是不久前才复办的AIM中文音乐颁奖典礼。

自从我开始经营我的部落格以来,每一届娱协奖我都有写不少文章——虽然有些是评论式的文章,但是我不能否认我对娱协奖的肯定和期望。而这一届娱协奖,是我历来付出最多时间和精神的一次——除了继续发表文章之外,我也接受当新人推荐奖评审的邀约,并借此机会推出新人推荐奖访问特辑(第四期小林良久部落志),在颁奖典礼当晚作现场报道。身为马来西亚中文流行音乐业的其中一份子(虽然我近年来比较少发表作品了),我也想为这个行业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然而,我当初也没有想到,这是压在我这头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晚我看着你上台领取“专业评审推荐歌曲”时,不同于看KOK李诚洧领取“最佳独立原创歌曲”时的兴奋,我是感动的——回想起2002年我和陈家凯上台领取同样的奖项。当时我们胆粗粗以国大新调子工作坊的首张合辑《1998年我走在一座城里》里头的《舔着你的脚趾就安好》报名参加娱协奖(当年没有独立原创歌曲的组别),入围了最后的20强。其实能够入围我就已经当作得奖了。虽然没有成为十大金曲之一,但意外获得的“专业评审推荐歌曲”給予我们相当大的鼓励——也让我们这班青涩没有经验的唱片界新丁更有勇气去制作《飞行943》EP。

让我作一个纯粹的假设:如果你告诉我“专业评审推荐歌曲”其实并没有给予太多的推动力的话,我真的是不会感到意外。我自2007年开始就已经写了很多关于娱协奖的文章,也提出了很多建言,我想我也不需要在这里重复了。我想娱协奖对马来西亚中文流行音乐业的某些音乐人来说,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即使他们没有出席上台领奖,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好惋惜了。甚至连听众也不怎么在乎了。娱协奖从一个“德高望重”的地位演变到现今的局面,我想娱协筹委们的心里肯定比我还要明白。你问我有没有心疼啊?如果我说没有的话,那一定是骗你的。我从中学就开始留意娱协奖,曾经躲在屋外爸爸的汽车内收听颁奖典礼直播(或实况报道),到这一届的不计酬劳当评审和进行访问,我很诚实地说我是很重视和在乎的。

我从2013AIM中文音乐颁奖典礼的面子书中,看到很多我们很久都没有见到的歌手和音乐人(例如唱《200次谎言》的潘光前、唱《鱼儿》的杨普平、唱《月亮圆》的山脚下男孩等等等),以及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的新晋音乐人(例如十一号月台)。后来我一直在想:这不是在娱协奖应该出现的画面吗?

对于娱协奖的过去,我是感激的;对于娱协奖的未来,我就只有祝福了。

题外话:支持马来西亚歌手的朋友们
当晚我站在摇滚区,看到很多朋友都为他们支持的歌手加油打气,至于他们欣赏的歌手也毫不吝啬给予热烈的掌声。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马来西亚中文流行乐坛的歌手们才有勇气走下去。

要站在没有座位的摇滚区,拿着布条和牌子,是需要力气和耐心的。趁广告时间时,他们席地而坐作片刻的休息的当儿,我就趁这个机会给他们拍一些照片…(对不起我无法拍完所有站在摇滚区的后援会或歌迷会)

咔嚓,咔嚓,咔嚓。看清楚他们的脸孔哦,就是他们让马来西亚中文流行乐坛继续有生命力。谢谢,谢谢,谢谢

张起政的歌迷,谢谢你!

阿妮的歌迷,谢谢你!

李佳薇的歌迷,谢谢你!

许亮宇的歌迷,谢谢你!

Saturday, April 27, 2013

《舔着你的脚趾就安好》


《舔着你的脚趾就安好》
曲:黄晟峰 词:小林良久

既然你的鳄鱼大口
把真理都吞噬掉
创造新的宗教而自豪

既然违反你的语言
要统统都变疯掉
舔着你的脚趾就安好

天公地道 符合游戏规则就够好
正义情操 符合你的注视就够好

消灭掉 那争取自由的声
消灭掉 那怨恨虚伪的音
消灭掉 那不肯屈服的心

你要说 就去说 你越说 错越多
(制度酿成的错 还是自己懦弱)
你要说 就去说 你越说 错越多
(社会造成的错 还是自己懦弱)

在等待2013年5月5日这个充满变数大选来临的当儿,我突然想起了这一首十多年前我和好友黄晟峰写的这首《舔着你的脚趾就安好》。这首歌是我创作生涯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另外一首比较广为人知的《飞行943》,因为它记录了我当时念马来亚国民大学时一些重要的经历、一些重要的感受和一些重要的想法。

在我念大学一年级的1998年,是马来西亚的政治局面风起云涌的一年。我还记得当晚我在距离大学不远一个很多大学生光顾的马来小贩中心,从电视上获悉前副首相安华被当时的首相马哈迪革职。我当时很惊讶,好好一个副首相,怎么突然会被革职,背后一定是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虽然我错过了当时在吉隆坡中心大型的烈火莫熄的运动(在安华被捕入狱之前),在家乡的我开始学习怎样运用网络为民主进程进一点微小的力——我还记得我当时设立一个网站,进行关于人权的调查。

在某学兄的带领下,我开始接触了马来西亚政治和社会的另外一面,看到了无法在一般主流媒体看到的黑暗一面。我们曾经在校园里办了一场半公开的讲座,找来了几位记者分享了无法被报导的“秘密”(我当时是负责“站岗”,以提防保安人员的突袭,所以没有听到讲座的内容)。我印象最深刻则是我们在新纪元学院办那场对我们来说是最大场的讲座,请到了重量级人物林吉祥,而当晚的主持人就是现在很火红的年轻火箭人陆兆福。当晚我的学兄告诉我要提防当晚也有出席的“siput babi”(也是special branch的昵称),来监督我们的行动。

然而最令我震撼的,是去马六甲参与蔡添强的助选活动时,亲眼看到幽灵选民的存在,以及一个女老师所说的话。当时我刚好是工作人员当中唯一有网络户口的人,于是就帮忙查选民的工作,因而看到了造假的选民(我不记得细节了,好像是有一堆选民都是住在一起的)——对了,我当时没有得投票,因为我的名字在开始可以在选举委员会的网站找到,但是后来竟然不见了。而在投票日当天,我亲耳听到一个女老师对另外一个和我站在一起的工作人员说:“我是老师来的,你应该知道我投谁的”。当时就社会笼罩一种白色恐怖,所有公务员的票可能会被查看到底是投哪个政党的,可能会被秋后算账。此外,对于我当时有机会参与《小辣椒》杂志(目前已经停刊了)的工作,我到现在还是感恩的(下次有机会我再谈)。

虽然我现在没有活跃参与活动,当年心中的熊熊火焰也不复在了,但是当我看到好几个当年的朋友成为上次和这次大选的候选人(其中一个朋友竟然跑到我的家乡玻璃市竞选!),心里难免还是会有一些感触。马来西亚原本是一个美丽的国家,需要一个懂得疼惜它的政府来管理它(到现在我还不明白干嘛还有人还要维护稀土厂)。

我身为一个谦卑的马来西亚人民,为国土献上深深的祝福,希望已经开始成形的两线制,可以为它迈向更美好的一天。(为祝福即将来临的马来西亚2013年大选而写)

Tuesday, April 9, 2013

张洪量《黄书》所提到的文化自卑感

终于在飞机上看完了《黄书》结论前的最后一章关于华人音乐《黄色潜水艇》,松了一口气,但心里五味杂陈。

《黄书》是台湾张洪量酝酿20年才完成的著作——如果你不知道张洪量是啥人的话,没关系,可能是因为你很年轻。在十多年前他是不按牌理出牌的音乐鬼才,但也是写了不少超级流行K歌的创作人(《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广岛之恋》等)。1991年当他在美国纽约录制《有种》专辑时,深刻地感受到黄种人在这个种族混杂的城市里有着什么样的自卑情结,以及白种人如何掌控着资本主义的利益和优势,种下了写这本书的种子。

虽然我并不完全赞同张洪量在《黄书》的论点,而且我觉得某些论点过于偏激或情绪化,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我筛选到书中重要的论点,例如我也同样在马来西亚社会观察到的“文化自卑感”——无论是在政、经、文、教方面。嗯,或许你认为这个词汇有点艰涩难懂,就让我举些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好了——你身边是否有一些拥有以下一种或更多观念的朋友呢?
  • 以“我只是听海外歌手的歌曲”来显示自己比较in或者跟得上潮流?
  • 还没有听到/看到本地的歌曲或电影就下定论说“一定不好听或者不好看”或者很cheap”的?
  • 认为任何海外的歌手一定比本地歌手红的,即使那个海外歌手在自己的国家只是二、三线而已?
  • 尝试将自己变成某个海外国家的人的样子(发型、衣着、举止、谈吐等)?
  • 满口英文来显示自己的“级数”比较高或者比较“class”?
  • 认为海外留学生一定比本地大学生“好料”,即使还没有查清楚该留学生就读的大学是不是野鸡大学?
我想以上的例子可能对你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相较于如中国、台湾等国家,马来西亚社会所面对的“文化自卑感”问题可能更为严重。就拿流行音乐来说好了:你认为西洋歌手比较红,好我算了;你认为台湾和香港歌手也比较红,嗯…我也就算了;你竟然连新加坡歌手也一样认为比较红,喂,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其实人家在自己的国家红是人家的事啦,而且这也不代表在马来西亚也是一样红啊。哎呀简单来说总之只要是海外歌手,就认为是比本地歌手红就是了,即使该歌手在自己的国家只是二线、三线而已,到马来西亚来就被捧为大明星了。其实,拥有这样观念的不只是普罗大众,连一些媒体、商家等都是一样——例如我们时不时都可以看到登上娱乐版头条的主角都不知道是谁来的(我想我已经讲了N次了),或者因为预算不够只能请到二、三线的海外演员/歌手来满足自己的虚荣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请PSY来表演的)。

其实那些媒体、商家不只不支持本地歌手,而且还设下种种苛刻的条件或者压迫(例如演出的价钱)来欺负本地歌手——你可以参考我之前在2011年写的《要学无线的精彩,不要学无线的霸道》中所提出的一些例子。对很多不在马来西亚生活的朋友来说,这是相当难以理解的:“为什么马来西亚的人不支持马来西亚的人?”坦白说,如果马来西亚人都不支持马来西亚人的话,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奢望要其他国家的人来支持呢。马来西亚的中文电台积极参与和中港台合作的排行榜,也拼命在电台介绍马来西亚听众不熟悉的歌手和歌曲,但是我心里一直有一个问题:那些一起合作的海外电台有没有像马来西亚中文电台一样积极播放马来西亚歌手的歌曲呢?(我是指专注于马来西亚市场的歌手,不包括张栋梁、梁静茹、戴佩妮等以台湾市场为主的马来西亚歌手)

以前我在和朋友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会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马来西亚曾经长时间成为葡萄牙、荷兰、英国、日本等的殖民地,所以很多人在心理上不自主会向海外势力(不管是硬势力还是软势力)屈服——跟张洪量在《黄书》的某些论点不谋而合。坦白说,无论他们怎么努力要变成(例如)日本人,总是会差那么一点点,因为我们根本都不是日本人!要努力变成日本人,结果日本人也不是,马来西亚人也不是——很遗憾的是,他们竟然还沾沾自喜然后看不起其他人。张洪量提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美国葛莱美奖的各种音乐类型(例如节奏蓝调、爵士等)都是根据西方人天生的发声带而设的,所以不管我们怎么努力,味道始终都会走一点,因为我们不是西方人——由于很多中文流行音乐一直模仿西洋流行音乐,造成中文流行音乐看起来一直都比不上西洋流行音乐。很多选秀节目的参赛者甚至迷信唱英文歌就可以凸现他们的唱功,有时候然而让他们显露他们本身的弱点。

要让马来西亚的中文流行音乐继续生存,这个“文化自卑感”是当中的一大绊脚石。但是,要改善这个自卑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音乐业者除了要努力改进音乐的品质(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音乐的品质反而比以前更为重要;没有素质的话就很难获得支持的)之外,他们也要进行教育工作——既然要那些自卑感已经根深蒂固的青年和中年改变是蛮难的,倒不如花多些时间和精力在思想还没有被“荼毒”的少年和儿童。例如大红花原创大奖是一个不错的努力。

Tuesday, January 29, 2013

Rock Corner唱片行

那天在The Gardens闲逛的时候,又到三楼的Rock Corner去看唱片。又在这里看到一些特别的唱片,例如很多地方都没有看到的Pink Noice的专辑,还有一些马来西亚地下中文乐队的唱片(有一张叫《等等》,不过我忘了乐队的名字),还有南王姐妹花的唱片,还有言承旭超大型的《多出来的自由》,还有徐佳滢的首张专辑,还有Beck在2008年发行的《Modern Guilt》(身为歌迷的我竟然都不知道,真的是该打),还有那张人家没有换我的那张Beck的《Midnite Vultures》……想买的唱片很多,但是结果我一张都没有买(很难取舍)。

值得介绍的一间唱片行。尤其现在的唱片行都比较小心了,不然时不时又要来个大清货。曾几何时CD RAMA曾经是找唱片的好地方。

Sunday, January 27, 2013

你怎样看2012年娱协奖(三十四):创作人和制作人这些幕后英雄

当然,在这2012年娱协奖系列的最后第二篇文章中,我也访问了三位在颁奖典礼有不错成绩的幕后英雄——包括创作田馥甄《Love》的黄淑惠、给人标榜为“天后宫”的饶善强以及我一直都有留意他的作品的陈彦辉。希望通过这篇创作人和制作人的访问,可以让大家对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从而从喜欢升华至欣赏。

对于为马来西亚中文乐坛作出努力的音乐人和制作人(包括我曾经访问过和尚未有机会访问的),我为你献上高高的敬意。


写歌都很随意的黄淑惠

你或许曾经在2010年读过我针对《Love》这首歌访问黄淑惠的那篇《田馥甄〈Love!〉是怎样写出来的?》吧。她说这首歌的曲是在rooftop看着黄昏合季候鸟不停飞过,回教堂祈祷时弹着吉他,然后哼着哼着就出来的,歌词想说的是爱变得越复杂人就会越不快乐,而我们往往忽略了更值得自己去爱的,比如家人,身边的花花草草,小动物,或者说爱自己。

我到现在都还是非常喜欢这首歌,也谢谢田馥甄唱片公司赏识这首跟一般流行歌曲的曲风不太一样的《Love》,让很多中文音乐的听众可以欣赏到这么棒的作品。对,谁说歌词的迁词用字一定要艰涩复杂呢?


林:《Love》获得了“最佳原创金曲(国际组)”和“最受欢迎原创金曲”,对你来说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黄淑惠:这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和很大的惊喜,因为对手都很强。可是现阶段的我写歌都很随意,没有说特别要写怎样的歌,一切都跟感觉走。而且向来我的感觉都偏小品。《Love》会传唱也许就是因为简单。

林:当全场一起唱着《Love》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有没有让你回到当初还是幕前歌手的感觉呢?
黄淑惠:当全场一起唱LOVE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写了一首可以叫大家一起唱的歌。我没有特别的感觉,因为一切好像在做梦。好像很远,其实很近。其实那天在台前演唱,我觉得很轻松自在,不完全紧张,以前当歌手好像都没有过这样的感觉,都是紧张开始,紧张结束。

林:《Love》有那么好的成绩,会不会对你将来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呢?
黄淑惠:我其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每首歌都有每首歌的运气,成绩好不好不由我来决定,也从来没有特别去思考关于歌曲的形状样子,只要有感觉就写写歌,不会因为《LOVE》而受影响。反而比较担心因为有了家庭生活的规律,反而失去了对外在生活的敏锐与感动。

杰出表现的饶善强

如果说饶善强是马来西亚现中文乐坛今最夯的创作人、制作人和编曲人,我相信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吧。之前我一直认为马来西亚中文乐坛太过依赖彭学斌,真的是太寂寞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不是很健康(因为彭学斌只有一双手,总不能24小时都在写歌或者制作吧?)。现在我们终于看到另外一个全能的音乐人饶善强在马来西亚中文乐坛有一席之位(而且他有份的“橘色人”团队连专辑文案、拍摄MV等等的工作都能包办,真的是“包山包海”了),而且他的作品也像彭学斌一样广泛收录在很多海外歌手的专辑。

在访问中,饶善强说:“由于不是科班出身,这些‘技术’都是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每天躲在家裡学习、研究、碰钉子,贵人帮助而换回来的”——这句话值得所有希望作品可以发扬光大的新晋创作人好好咀嚼思考一下。

林:获得了“最佳歌曲制作”(凌加峻《马后炮先生》)、“最佳作曲”(孙燕姿《当冬夜渐暖》)、“最佳编曲”(凌加峻《马后炮先生》)和“杰出表现奖”,对你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哪个奖项对你来说最为重要呢?
饶善强:意义非常重大。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娱协奖,以往都是坐在观众席看着热血的音乐人领着成绩单,自己却在观众席并兴奋热血着。2012 年有幸入围并得奖,对我来说绝对是意想不到的。每一个都很重要,像“最佳作曲”是我踏进娱乐圈的第一个武器,这个武器陪了我十三年。“最佳制作”&“最佳编曲”是技术奖,由于不是科班出身,这些“技术”都是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每天躲在家裡学习、研究、碰钉子,贵人帮助而换回来的。“杰出表现”是总结目前我音乐生涯裡的小小成绩,也让我看到以后的自己可以走得多远,也让我看到我可以为马来西亚音乐贡献和回馈些什么……


林:评审评说《当冬夜渐暖》为“曲调创意独特精彩,是世界级水准作品,可谓现代经典歌曲”——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这首歌呢?你在这首歌曲下了什么特别的心思呢?
饶善强:评审们听得太细腻了,专业得连我这个原作者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有他们形容得那样吗?? 哈哈…

其实在创作这首歌,跟平常我作曲时没什麽特别,就拿起吉他,就唱了。但我常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唱片公司常说的:“chorus melody 一定要起来…应该怎样怎样”我在写这首歌的时候也面对着“chorus melody 不够(上来)”…但本人就会很懊恼不会写他们描述的那样。所以还是坚持把原本写好的chorus (大家现在所听到的版本)交给版权公司…

就这样,没有特别的formula ,没有特别的技巧,纯粹歌词给予的感动和气息去创作。我常觉得写歌嘛,从心底出发,从心感动听着者最重要。


林:评审评说《马后炮先生》为“铺陈有趣新鲜,起承转合创意十足,丰富有趣,充满幻想空间”——谈一下你在制作这首歌时的想法,以及怎样把凌加峻幽默的一面展现出来呢?怎么会想到找Monkey D和Esther Maymay来客串呢?
饶善强:凌加峻这个人本来就很多鬼点子,但又怕死的。第一次听到demo的时候我就觉得这首歌很好玩了。demo 里边就有一个大概的搞怪编曲模样,当然他不够鲜明。之后就跟唱片公司和加峻商讨,是否可以加一些80、90年代8 bit 游戏机的音效,因为从第一张ep开始,加峻的东西给我的感觉都是偏向有些old school tone调,所以制作人的角度就得结合他的特性跟我认为可以吸引人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个绝对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歌手、创作人、制作人和唱片公司一起的构思。

Esther和Monkey 的客串是唱片公司安排的,结果他们的表现都出乎意料的好。因为很多的对白,对调的对白都是在录音当天才加进去的。这首歌反正都好玩的,就来玩玩…哈哈…

林:在你所发表过的歌曲当中,哪首歌对你来说最重视的呢?为什么?
饶善强:没有。意思是没有特别重视或不被重视。每一首歌都代表我当时的生活,我当时被什么歌、什么歌手、 什么音乐所影响。我常常觉得我写歌是因为我不喜欢写日记,所以就用歌曲来记录我的生活,我在生活里看到的事情、 感受,总结地变成一首歌曲。所以,每一首歌都有他的生命价值和我活生生呼吸过的痕迹…

希望张起政跨越尴尬的陈彦辉

陈彦辉是另外一个我一直都有留意的创作人和制作人,对于他写给马嘉轩的《I'm Okay》无法成为2012年娱协奖本地组十大金曲之一,我或多或少还有一点耿耿于怀——坦白说,这首歌是我在2012年我所听过最棒中文歌曲之一。幸好,他制作的张起政《尴尬》获得了“最佳迷你专辑”,让他的努力在2012年娱协奖有所肯定(虽然当时我比较喜欢你应该都知道是哪张的另外一张迷你专辑)。

虽然陈彦辉没有像饶善强这么夯,这不代表他的作品比较差——如果你有仔细聆听他的制作的歌曲的话,可以知道他其实是很认真和严谨的。除了《I'm Okay》之外,我推荐你听也是他创作的可晴《不可爱》——也是我心目中的其中一颗2012年娱协奖的大遗珠,我认为无论在旋律动听或者技术上都是有相当的水准的。


林:你所制作张起政的《尴尬》获得了“最佳迷你专辑”,对你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陈彦晖:其实两三年前,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得思考/学习怎么做出比较有概念性的专辑,怎么用几首歌带出歌手的特色和要表达的message。音乐只不过是让大家认识歌手的一环,企划文字、照型视觉、MV等应该都是一体的,相等重要。

庆幸也遇到机会让自己尝试和磨练,从可晴《不可爱》、马嘉轩《配角》,到张起政《尴尬》… 只能说很感恩,不是自己做对了或错了,但至少大家有留意到我的努力,无疑是很大的肯定。

林:评审评说《尴尬》“展现本地迷你专辑一直少见的大器与简朴之美”——你是如何在这张唱片中在所谓的“大器”和“简朴”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呢?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挑战或者难忘的经历?
陈彦晖:我觉得一张专辑/EP,应该如一本书或电影,要有所谓的起承转合。其实筹备这张EP一开始的挑战是在于怎么让起政有个全新的感觉,全新的TONE。 《说爱了》其实整个制作上我花了一个多月,就在酝酿和寻找一个方向、一个态度。 当那个确认之后,一切就 fell into place,很快的拼凑起来。希望让大家听完整张EP,会感觉到灰色,以这个灰色衔接着每首歌曲,也间接带出《尴尬》的概念。

林:你如何看在《尴尬》中的张起政呢?
陈彦晖:起政的创作才华是不可置疑的。但作为一个艺人,总觉得他心里层面还是有一些东西在牵绊着他,放不开。所以我也想间接透过《尴尬》这张EP鼓励他,希望他能跨越尴尬。2013,我期待他会有更活跃的尝试和发展。

Saturday, January 12, 2013

你怎样看2012年娱协奖(三十三):KOK、ManHanD和Ken让我……

除了获得2012年娱协奖“新人推荐奖”的三位女新声之外,我也访问了三位比较没有那么“主流”的歌手——KOK李诚洧、ManHanD以及Ken刘智勤,要他们谈谈他们的心得和对评审的评语的看法。

当我收到ManHanD的回复时,看到以下的这句话,让我深思许久:“坦白说,奖项对目前的ManHanD来说不是那么的重要了,是因为以现在的音乐市场来看,就算你得了几个奖也不见得唱片会特别好卖,做show的价钱也不会特别的高,就算高,也只是有价没市,也是辛苦的。”我不能不承认这句话有说对了一些马来西亚中文歌手在现实中面对的一些问题。

颁奖典礼可以办得轰轰烈烈,但会不会对得奖的歌手和音乐人有帮助呢?所颁发的奖项是不是还是对马来西亚中文流行乐坛有影响力?现在音乐人还会不会鼎力支持娱协奖呢?现在大众对娱协奖还有信心吗?

这些问题是值得娱协奖同仁深思的。


让我骄傲的KOK李诚洧

我想我不用说,你也知道为什么我会为KOK获得“最佳独立原创歌曲”而感到骄傲了。除了他是我家乡的学弟之外,我一直以来都十分欣赏他的音乐才华(我敢敢说,他的歌声是可以媲美一些所谓线上的商业歌手,文字方面更不用说了)。所以当他对我说要通过网络发行《有孝仔》(以及另外一首由陈曼青演绎的《女儿家》)时,我就义不容辞地帮他做发行——从当初纯粹发表单曲到发行数码唱片。当颁奖人宣布《有孝仔》得奖时,我就像觉得是我自家的歌手得奖了!


林:《有孝仔》获得了“最佳独立原创歌曲”,对你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即刻下载《有孝仔·女儿家》单曲和唱片封套!
KOK:歌曲发表后得到的回应都很正面。颁奖礼开始前还有前辈老师和我打招呼说喜欢《有孝仔》,再来娱协评审的肯定《有孝仔》获得了《2012娱协最佳独立原创歌曲》我简直就开心疯了。这个奖对我意义重大,除了歌曲受到肯定,也是独立团队一步一步齐心合力完成的作品。有老师和我说 音乐不分主流非主流,商业不商业,独立不独立,可以感动到人的就是好歌。

林:对于评审评说“以一首歌说一个故事,演绎感情丰富,歌曲有温度”,你是认为这首歌对你来说有什么样的“温度”呢?
KOK:评审说《有孝仔》“以一首歌说一个故事,演绎感情丰富,歌曲有温度”。《有孝仔》是一首伤感的温馨歌曲。当时我把自己的故事写进歌里,说着自己不是一个有孝仔的心事。主要我想让听的人,也和我一样听着歌曲 想着亲人要对父母孝恩。有人说这首歌简单平淡,但是很有生命力和张力。听了心里酸酸的 可以感受到歌曲的情绪,好像活生生的情景。我想这就是歌曲的“温度”吧。

让我振奋的ManHanD

我承认不是听饶舌的kaki,但有时候还是会喜欢一些有趣的饶舌歌曲的——我会认为广东饶舌会比较生动,尤其是那些华语无法正确诠释的广东俚语(你试试翻译这段“玲玲出嚟又睇掌喇 农夫今年又攞奖喇 睇掌睇掌睇相 急急如律令 攞奖攞奖演唱 俾啲掌声有请 一命二运三风水 人有三衰六旺 我仲要衰到几岁”)。唱华语绕舌要像热狗那样的功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实我也蛮佩服ManHanD的坚持的,毕竟在马来西亚唱广东饶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要维持这么多人的组合,而且有些成员要兼顾另外一个乐队dayDream。我还喜欢ManHanD的好几首歌曲,算有到位的“广东味”,但不会像很多马来西亚广东歌都会陷入“俗”的陷阱(要“俗”就要像郑中基的《无赖》那样,很多广东歌却是一半半很尴尬的)。当然我也喜欢这首有些复古的《耐人寻味》,能够让两代粤语歌手合作,意义重大。我认为ManHanD和昌哥郑锦昌和那段表演是当晚最重要的演出之一。


林:《Life Goes On & On》拿下了“最佳流行专辑”,对ManHand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ManHanD:意义很大,是因为,从来没想过我们唱广东饶舌歌也能在马来西亚这以华语歌为主的颁奖礼里获得这奖,也证明马来西亚乐坛开始有很大的改变了,希望以后会有更多不一样的独立音乐能有机会获得这奖……

林:对于有些评审认为专辑中段突然变成大杂烩,但老大张映坤却认为“因为专辑中的真诚,生命力与亲力亲为,所以该得第一” ,ManHand有什么看法呢?
ManHanD:我觉得所有评审都说的很对,大杂烩是因为来自我们每个成员的特色,因为我们是来自不同的音乐背景,Daeren(rock)、Von(pop)、Toy(old school hip-hop)、DJ Point(classical music/trip hop)、Beeman(alternative/rock/hip-hop),所以我们的每一张专辑里都会听到不一样的音乐元素,这也是我们一直做音乐最好玩的地方,我们会把我们各成员喜欢的放进一首歌或专辑里,我觉得真诚与生命力也是因为张映坤老大听得出来我们不会跟流行而做,而是把我们喜欢的呈现与用最真实表达出来吧……

林:《耐人寻味》拿下了“最佳方言原创歌曲”,对ManHand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ManHanD:坦白说,奖项对目前的ManHanD来说不是那么的重要了,是因为以现在的音乐市场来看,就算你得了几个奖也不见得唱片会特别好卖,做show的价钱也不会特别的高,就算高,也只是有价没市,也是辛苦的,因为人们不会去珍惜与在乎,本来这一届的娱协奖我们及公司是有打算不再报名,因为我们做音乐的目的到最后也只想回到最当初最原本,只为做音乐而做,只为玩音乐而玩,找昌哥郑锦昌来一起合作也是为了一个两代粤语音乐上做个交流……

林:当初怎么会想到找昌歌郑锦昌来一起合作《耐人寻味》呢?不怕有代沟的问题吗)?对于评审吴德英评说的“两代粤语歌手对唱,撞击出不同火花”,ManHand本身则认为该“火花”是什么样的火花吗?
ManHanD:ManHanD的音乐好玩之处就是“没有代沟”,我们5个人,5种性格mix在一起玩的当中,也学习与做就了我们这百搭的异能,所以我们是可以和任何音乐与人合作的,因为我们做音乐最主要概念就“好玩”,无拘无束的玩,就是因为是为了好玩,所以才会有“火花”……

让我感动的Ken刘智勤

能够认识到刘智勤的音乐,是我这一届娱协奖最大的收获之一。到现在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听到刘智勤的《太空梭》时,当时正在公园跑步的我顿时听下来,专心地听完这首歌——因为难得听到这么有生命力的歌曲!跟他见过面聊过天之后,我更佩服他对音乐的坚持和用心。

当晚我在现场看到刘智勤上台领取“专业评审推荐歌曲”,当时我突然感动到想掉泪……因为10年前我就是在同样娱协奖的舞台上,与陈家凯(演唱)和黄晟峰(作曲)以《舔着你的脚趾就安好》一起领取同样的奖项——当初这个奖项对青涩的我们是有一种极大的鼓励,多多少少也推动了《飞行943》的诞生。

娱协奖第二次颁发这个奖项,竟然是在10年之后……10年转眼间就过去了,马来西亚的中文乐坛有没有变得蓬勃一些呢?


林:《石头》拿下了“专业评审推荐歌曲”,对你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Ken:首先当然是感谢所有评审们的青睐和肯定。这个奖项对我来说,精神上鼓舞的实质意义大于得奖的重量。我自己是个幕后的音乐工作者,对于初次独立完成一张中文专辑,并入围多项提名,最后还得到专业评审们的肯定,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这是专业的音乐同行或前辈们对于我的作品给予肯定或对于我在音乐上的态度给予认同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

林:对于评审评说“有石破天惊的惊艳,愤懑的唱腔,让人感受到这音乐人有不知天高地厚往前的使命感,敲醒了沉睡的听觉”,你认为自己是不是所说的“不知天高地厚”和在音乐上有“使命感”呢?
Ken:当我自己阅读到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我也觉得惊艳了一下,哈哈。感谢评审们的石破天惊。真的言重了。 不知天高地厚,说实在的,我真的不晓得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只知道做音乐的常常都看不到明天,音乐工作者的生存环境是越来越逆境,所以当初我决定制作这张唱片的时候,我是以大无畏的态度去做音乐,勇往直前。正所谓“有前无后,打死罢就”!

音乐制作,本来就是不应该去计算和迎合。音乐本来就不甘心被音乐工作者利用出卖,或被商业所恶意扭曲和搾乾音乐的养分。

使命感是有的,因为我想继续在马来西亚推动独立音乐/摇滚乐的文化。除了制作唱片,我也开始为杂志写专栏,推动摇滚乐和让大家多一点认识商业市场或主流广播电台以外的音乐文化和声音。(一月份就会开始连载)也希望通过继续办live house的演出来推广live house的现场音乐活动,从而让更多的乐迷能够多一些接触到现场音乐的文化和魅力。如果仅仅是靠卖唱片,是不能够维持(生活)或让人们对你的音乐有信心,我们必须去打造一个更有力的平台去推广我们的音乐,和维持音乐人的创作生命。


林:你认为《石头》MV的大胆和创意的手法(一气呵成和你竟然只在最后才出现),怎样为你的歌曲加分呢?你当初是怎样找到导演张庆河合作呢?
Ken:由于我是独立歌手,在自己的音乐品牌下发片,所以我有自主权。我们没有商业或偶像歌手的包袱和压力。而且我们原本就是希望不管在音乐的创作上保持我们的态度,就是在与音乐结合的影像也一样的充满灵气与自由。

我和导演Cheong HH是多年的好友。他在第一次认识我,并了解我的音乐和对音乐的态度之后,就一直义无返顾的支持我。我们在经过多年的交流和影响之下,于是就有了这个石头MV的概念和磨合。因为我们都不想守旧和play safe,我们想为大马的音乐或MV带来一些突破,给听众和观众来点刺激甚麽的,没有说男生的歌必须由男生来当主角,或一首歌必须很白话,很直接的去诠释。

我们运用镜头和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来表达Ken Lau的音乐旅程或面对生命的态度。裡边有一幕是女生在围着圈的人,大声的唱歌,可是没有人理会她。这是象徵控诉和反映这个社会的冷漠,对真理和公义的无视,因为MV里的他们,穿着和脸上的表情都是一样的。 还有一幕有个女生呆坐在那发呆,然后身后有很多人在追逐和玩弄很多不同颜色的气球,那也是象徵的表示,无数的气球代表无数的念头和慾望,我们有太多的东西想要追求或完成,当我们做不到或没有办法得到时,就会感到沮丧,正如那位角色。

以上仅仅是一些MV里的概念和解释,因为这MV里还有更深沉的含义。它同时象徵和表示生命和轮迴。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跳脱生死轮迴,我们就会像MV里的男女主角一样,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这就是我为甚麽最后才出现,那女生仅是象徵一个新的生命或旅程。生命和轮迴,是不分男女的。在这裡面表达了我的生命观和两性平等的意念。

希望通过这样的解释,大家能够更加看得懂这个MV,和它想表达的意识,配合歌曲的词义,达到振奋和鼓励的作用。

Jocelyn Chia所开的马来西亚玩笑

我去看了那个最近议论纷纷的stand up comedy 的片段--如果你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话,就让我简要解释一下:Jocelyn Chia(出生于新加坡,目前为美国籍)在美国作某个演出的时候,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作比较,然后间接以马航MH370失联的事件作为笑料的材料。当然,应该...